新能源汽车高速行驶着火后尾部有可能被割断吗?拟上市浙江省董事会秘书言论引发争议

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。
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
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
泰山财经记者唐旋 据浙江新闻频道发布的新闻报道,万向123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万向123”)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李爽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,在介绍该技术时,他用了“断尾壁虎”的比喻。公司相关。 “比如,如果汽车在路上行驶时高压电池组着火了,我们的系统可以将低压电池转换为高压电池,并丢弃高压电池组。人和车都没有问题。实际上,我们只需要更换电池组即可。”李爽说。李栓的言论引起了网友的争议。有网友认为这项技术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,但将烧毁的电池扔在路上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交通事故。也有网友建议,在相关技术推向市场之前,政府应该从公共安全的角度进行评估,任何技术的应用都应该建立在安全最大化的基础上。可见,万向123成立于2011年7月,注册地为浙江省杭州市。主要股东为万向集团公司,持股63.13%,实际控制人为鲁伟鼎先生。万向123的核心资产是美国电池配套公司A123,2012年被万向集团公司收购,并与集团高级动力电池业务整合。 2021年10月6月,万向123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签署上市顾问协议,正式进入上市顾问期。公开资料显示,万向123是首批上市公司之一。计划在中国引入固态电池。目前主营业务包括低压乘用车、高压乘用车、商用车和储能产品。无独有偶,上个月,一段汽车电池因过热而耗尽的演示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议。视频中,车身上标有“中国汽车碰撞修复”字样。一辆挂着“科学技术研究中心”字样的汽车展示了其电池放电技术。这项技术可以让电池在热泄漏的情况下从车身弹出几米,实现车辆的电气绝缘。这段视频一经发布,立即引起争议。有网友评论:“给自己安全,给别人留下危险”,也有网友称之为“公路鱼雷”……对此,中国汽车碰撞修复技术研究中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该网络视频是动力电池抽空技术内部测试画面,测试是在假设周围环境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的。该技术不会将责任“转移”给他人。它最初是为了解决热失控电池的拆卸和维护问题而设计的。此外,视频显示,上市公司均胜电子是该技术的共同推动者。均胜电子随后回应称,该公司既未与碰撞中心签订任何类型的联合开发协议,且网上报道的“电池疏散技术”与该公司无关。
(编辑:魏敬亭)

中国经济网声明:股市信息来自合作机构及媒体,系作者个人观点。仅供投资者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,风险自担。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